孔子的周易易经孔子周易(孔子的易经)
孔子对周易的贡献
《易经》传说是伏羲造八卦,又由周文王演为八八六十四卦。但假如没有孔夫子做《十翼》,传文加以阐释,那后人谁也读不懂《易经》,都不理解那互相缠绕的六道横线究竟是在说什么。
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区别之处。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看法: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着重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孔子与周易
据史载,《易经》的“彖”辞,《象》辞都出于孔子之手,《文言》,《系辞上下传》多是引用他的解释。
孔子晚年才开始读易经,读完之后感叹: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对易经的研究太深刻,体会太多,看完之后孔子就感叹易经真的是一门太高深的学问,可惜自己学得太晚了。
其实也就是说,孔子早年也研究过《周易》这本书,不过呢那个时候他仅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卜筮算卦的书,其实没有加以注重和重视。直到晚年,在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孔子对周易的思想认识才有了明显的转变。
易经是孔子写的?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作用与影响的《易传》。《传》蕴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孔子和他弟子们作《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周易》)的阐解,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易经》的时代、作者与内容。 时代--商末周初 作者--巫卜之流编纂而成 内容-- �8�9 决吉凶、问休咎。 �8�9 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集中记 录。
孔子和易经是啥关系?
《周易》周文王著,文王生长于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河南安阳汤阴一座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十三经是孔子和孔子弟子等著儒家经书。分别为《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
必须认真研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易经》,从中领悟顺应天道、规避人祸的哲理。其次,儒学发展需要理论创新。
据史载,《易经》的“彖”辞,《象》辞都出于孔子之手,《文言》,《系辞上下传》多是引用他的解释。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代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孔子在《易经•系传》上就有两句话说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怎么讲?易传是孔子和其弟子共同完成的一部学习易经的心得体会。学易着重是靠悟。故:“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我们之前讲了《易传》的版权,是归孔子所有的,该书就是用以解析《易经》的古经大义的,就好像是用以辅助《易经》传播的羽翼一样,且一共有十篇之多,也被叫作《十翼》。
孔子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西汉时,儒学立为“国学”,成为那个时候国家“太学”讲授课目。儒学在随朝以后的科举中,成了学子们的必读,我国传统文化获得了世代相传。孔子编辑了《尚书》,为《周易》留下了极为重要的解读资料。孔子为《十翼》写序言。
从孔子读易经的故事受到了启发:应该勤奋、多思考,学会融会贯通。孔子的思想许多来自于《易经》,有非常强的根据。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与《易经》元、亨、利、贞、关联性很强。
出自“大过卦”的“藉用白茅”说的是恭谨从事,孔夫子就此认为慎重无过。“谦卦”的“劳谦,君子有终”倒是讲君子大人要谦虚谨慎,勤劳刻苦,孔夫子认为这是敦厚的表现。
道。孔子毕生在讲礼乐仁德,不过到了最后,发现要以道为志向,仁德都但是是辅助工具,周礼啥都不是了。
孔子梳理史籍,他删诗,定礼,取乐,为《周易》作二翼,作《春秋》、《孝经》,对承传中华出色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主要成就: 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学术界把孔子为易经编撰的书籍系列称作《十翼》。打比方说:篆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这几个都是易经本文下面的。这几个都是孔子注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