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站数如何确定测量高差水准(测点是什么)
在施测一条水准测量路线时,为啥呢要用偶数个测站?
检验的项目许多,大体说下重点部分 水准仪检验方法:检验气泡。整平气泡,旋转望远镜180度,观测气泡是否居中,假如不居中,则需要校正。I角检测。固定两把塔尺。
但水准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为磨损和制造的关系,零点与尺底或许不一致,致使红黑面零点差不为4687mm或4787mm。假如两支水准尺此项数值不相等,偶数测站的水准测段能抵消,而在奇数测站的测段中就会引起零点误差。
水准尺是工程中平面找平仪器。主要用于工作台面找平调整。
请问测段的测站数ni 是什么 这个测站数是怎么得到 麻烦解释一下
a点至b点的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1二十四-428=-0。304m b点的高程=a点高程+ab的高差=8425+(-0。304)=8121m 比较ab两点高程值,b点高于a点。
2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一条长度为6KM的隧道工程相对施工,其中线在贯通面上的高程贯通误差不应大于( )mm。
分清测量路线、测段、测站的概念。每个测段、每个测站的记录和计算与路线水准测量的成果计算不要混淆。要搞清各自的计算步骤和计算公式。 水准尺务必要放在水准点上,不要直接放在地上。
请问测段的测站数ni 是什么 这个测站数是怎么数的呀?
四等水准测量可以直接用简易平差法,就是按距离或者测站分,一般我们都按距离而定权的,比较简单,距离多的就分多,少的就分少,多少就按各段距离的比例分,分完之后,加到测得的数据中就算平差完毕了。
你仪器架设的次数就是测站数。第1次和最后一次算两次。
测站,简单点讲,架一次仪器就是一个测站。测段,两个水准点之间的测量段。测量是依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测量中平差时所说的 测站数 就是一个点测了2次,测站数就是2吗?
不可以。进行平差测量需要测量点、测量角度、测量距离等数据,只有2个水准点不可以进行测量。first of all进行数据处理,将所有的观测数据进行整合,包括尺寸,角度,方向,高程等数据。
③从起测点开始,再通过公式△x12=D12×cosa12 、△y12=D12×sina12求出座标增量。
每一站的高差改正数v:按与测站数(或距离)成正比例反符号分配的原则进行。
最小二乘法”。测量平差是德国数学家高斯于1821~1823年在汉诺威弧度测量的三角网平差中首次应用,以后经过很多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完善,得到发展,测量平差已成为测绘学中特别重要的、内容富饶的基础理论与数据处理技术之一。
计算闭合差,假如闭合差小于或等于允许闭合差,测量结果合格。把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站后视,符号相反。
实测高差顾名思义就是实际测量的高差,往测、返测,往返测的高差中数都是实测高差,高差中数就是两次或两次以上测量的平均数,一测站红黑面高差的平均数是高差中数,一个测段往返测、两个单程的高差平均数亦称高差中数。
不是,是一、测站——测量时设置仪器的点位。设置仪器的点位有几个,就是多少个测站。
附合水准路线未知测站数如何算
1.填写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 将点号、测段长度、测站数、观测高差及已知水准点A、B的高程填入附合水准路线成果计算表2-6中有关各栏内。
你仪器架设的次数就是测站数。第1次和最后一次算两次。
(一)经过对附合水准路线测量的误差特点剖析,建立了附合水准路线的误差处理通用优化模型,便于计算机流程优化计算。(二)提出了附合水准路线的蚁群智能平差方法,建立了附合水准路线平差的蚂蚁搜索方案和蚂蚁的行进策略。
依据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测站数确定是可以依据水准测量外业观测记录数据的表格确定的,由于每测量一站都依照测量顺序规范的认真的记录在表格上。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一)高差闭合差的计算fh=∑h测-(HB-HA)(二)水准测量成果的精度 ∣fh∣≤∣fh容∣,进行闭合差调整。
第1步:填写已知数据。第2步∶实测高差闭合差及其允许值计算、精度判别。对于闭合水准路线∶fh=∑hi。规范规定,在普通水准测量时,山地的高差闭合差容许值为∶fh允 =±12(mm)为水准路线总测站数。
按道理来讲∑Δx和∑Δy的值都或许应该是0(附合导线的论理值为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差),其中s为平距。